鑽石恒久遠 一顆永留傳

鑽石作為愛情象徵的歷史

送贈鑽石,就代表說出:「我永遠愛你」。 這個象徵已流傳了數百年之久。 探索不同歷史時代最浪漫的愛情故事。

古代 - 鑽石的意義

「鑽石豐富了人的幻想,是力量的代表,甚至是超越人類的神聖力量」

- 羅馬歷史學家老普林尼

璀璨光芒 無可比擬

「鑽石色澤如冰,如陽光下的耀眼露珠或山澗水滴,如冬天的閃耀冰柱,如寒夜的閃爍繁星;鑽石綻放璀璨光芒,集所有已知寶石的魅力於一身,卻又與眾不同。」 -喬治•坤斯博士

戒指寓意生命與永恒,遠在羅馬時代首次成為男女公開締結婚約的信物。 後來更在戒指上鑲嵌鑽石,增添非凡意義。

鑽石一詞源自希臘文「adamas」,是堅不可摧或不可征服的意思, 此詞也與拉丁文「adamare」相近,意為熾烈的愛。 世人發現鑽石不怕火煉、無畏鋼擊,自此認為鑽石擁有超越俗世的力量。

航海家辛巴達

《奇蹟之書》中的航海家辛巴達,是求知慾非常旺盛的冒險家。 有一天,他流落在一個未知的島嶼,島上的山谷「鋪滿了鑽石,有些甚至巨大無比」。

他發現只要向山谷扔大塊的肉, 老鷹將肉塊帶回鷹巢後,便可藉此收集肉上數以百計的鑽石。 辛巴達找到一塊滿佈鑽石的肉,並用頭巾將肉塊綁在自己背上,任由老鷹帶著他到鷹巢,後來才獲商人救出。

早於公元一世紀,已有寶石級品質的鑽石開採出土,但鑽石貿易只集中在印度戈爾康達地區,向全球開放。 印度學者更曾描寫鑽石具有超自然和辟邪力量。

十五世紀的鑽石

到了十五世紀,鑽戒象徵婚姻的忠貞、愛情和盟誓。 鑽石以其天然晶體結構呈現,八面連接,如同兩個底部相連的金字塔。 藏於戒指下半部的鑽石象徵邪惡的一面,而上方露出的一半則綻放最璀璨的亮光。

「一圈悶火中的
兩把火炬
兩種意志、兩顆清心、
兩股熱忱,
通過一枚鑽戒
在婚姻中契合為一。」

- 梵蒂岡手稿的詩句和翻譯

十五世紀末期,工匠發明了最初期的鑽石打磨技術,而且精雕細琢出更精緻的鑲嵌設計。 鑽戒不僅是愛情的象徵,更成為巧奪天工的瑰麗飾物。 愛情的寓意,更流露在戒指的花卉圖案之中,彰顯那份浪漫的情懷。

藉著鑽石 宣示愛情

第一枚已知的訂婚鑽戒誕生於1477年,由奧地利大公馬克西米利安送贈給勇士查理的女兒勃艮第的瑪麗。 代表二人及聖母瑪利亞的名字。

十六世紀的鑽石

「將鑽石授予堅強及品行高尚的男子,讓他們遠離不平的事、誘惑和邪惡」

- 倫敦英國金匠協會(1513年)

皇家金匠的技藝在十六世紀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,象徵永恒愛情的鑽石也因而盛行。精緻的設計紛紛湧現,有相扣的圓環、採用雕飾或建築風格的兩側,還有柔軟的瓷釉,配合尖銳或檯面切割的鑽石。 工匠也巧妙加上了一抹銀箔,展現了鑽石的璀璨純白光芒。

寫下愛意

名為「刻字戒指」的設計,為情侶在鑽戒刻上愛的字母,並鑲嵌一顆突出的底尖鑽石。雷利爵士在玻璃窗上宣告:「我樂於攀高,卻懼失足。」伊麗莎白一世回答說:「爾既怯陣,萬萬勿攀」。

十七世紀的鑽石

「鑽礦內的鑽胚破土而出
最初只現光芒
經打磨後燦爛盡現
才領略其天賦光輝。」

- 艾倫蘭思 (Allan Ramsey) 的劇作《慈愛的牧者》(1685-1758年)

愛的禮物

伊莉莎伯•泰萊曾寫道:「泰姬陵頸鏈極其瑰麗,但頸鏈背後的故事才是浪漫元素所在。」 這條頸鏈是1627年時一位君主為愛妻特製的臻品,並世代相傳。 後來成為伊莉莎伯•泰萊的40歲生日禮物。

十七世紀時,莫臥兒歷代皇帝控制了印度戈爾孔達的一流鑽礦。 他們極度熱愛收藏鑽石,特別是莫臥兒第五任皇帝沙賈汗。 這位皇帝有一段令人心酸的故事,妻子慕塔芝瑪哈(Mumtaz Mahal)在分娩時不幸身亡。為了悼念她,他建造了壯麗的泰姬陵,並以鑽石裝飾石棺。 他也買下了名聞遐邇的光之山鑽石。

印度的鑽石開始傳到歐洲,成為炫耀財富的主要方式之一,亦為訂婚、婚禮及其他盛大場合增添閃爍光芒。

十八世紀的鑽石

1720年代,葡萄牙最新的殖民地—巴西發現了鑽石。 鑽石貿易因而湧入歐洲,再次點燃了人們對鑽石的熱愛。 蠟燭照明的改良和放大鏡的使用,令更多社交活動可以在晚上舉行。 這樣營造出完美的環境,使刻面越來越多的鑽石能閃出耀眼光芒,令人更愛美鑽的璀璨。

「世上最稀有之物當為識寶慧眼,其次非鑽石莫屬……」

- 法國名言

1770年代,流行以鑽石鑲嵌為字母,並常用珍珠或玫瑰切割鑽石鑲成「AMOUR」和「AMITIE」等法文字。 漂亮、精緻、彩色的珠寶,完美展現了該年代的高貴優雅品味。象徵愛情的戒指備受珍重,尤以訂婚戒指和婚戒在18世紀最璀璨耀眼。

鑽石皇后

梅克倫堡施特雷利茨的夏洛特公主 (Princess Charlotte of Mecklenberg Strelitz) 嫁給了英王喬治三世,收到許多鑽飾禮物,有「鑽石皇后」之稱。

十九世紀的鑽石

由十八世紀踏入十九世紀,心形、王冠和花卉仍是愛情的象徵,鑽石亦繼續閃耀璀璨光芒,成為最佳愛情禮物。 雖然年輕的維多利亞女王已是英國君主,但薩克森-科堡的亞厘畢 (Prince Albert of Saxe-Coburg)卻勇敢追求,女王更在兩人大婚之日以鑽石配襯盛裝打扮。.

這是一個變遷的年代,工業革命蓬勃發展令社會財富驟然增加,鑽石不再是王室和貴族所獨享。 大眾首次有機會接觸到這種強而有力的愛情象徵。

「... 他將美麗圈環
套在指上
戒指之美
有待細心欣賞
標誌著珍稀的婚姻:
在俗世,
他已絕望心死
在天國,
他與新娘心靈契合。」

- 白朗寧的《劇中人物》(Dramatis Personale)

De Beers的誕生

南非發現了一個新鑽礦,涉及由De Beer兄弟二人擁有的土地。 初期探索鑽礦的公司經過合併之後,De Beers Consolidated Mines Limited於1888年成立。

二十世紀的鑽石

二十世紀是巨變的年代,兩次世界大戰帶來的恐懼和破壞,使更多婦女迫不得已出來工作。

到了世紀末,雖然世間對傳統和浪漫的看法有所轉變,但鑽石仍然保留了永恒之愛象徵的地位。 鑽石受歡迎的程度有增無減,越來越多人喜歡以鑽石作為盟誓的信物。

「第一道太陽黃光穿透了巨大的精美鑽石,散落在精雕細琢的無數棱鏡,燃亮了璀璨耀目的白色光芒。」

- 費茲傑羅之《大如『麗池』的鑽石》

鑽石的切割、打磨及鑲嵌,隨著時間過去而更趨成熟,使珍貴鑽石的美態綻放無遺。 切割工匠的技藝,體現出數學的完美典範:綠柱石型、方形、長方形、欖尖形、心形、梨形,各種形狀的切割為愛情的象徵展現全新光芒。

耀眼美鑽 愛的宣言

1947年,菲臘親王送了一枚精緻的訂婚鑽戒給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。 這枚鑽戒所採用的鑽石,來自菲臘親王母親家傳的鑽石頭飾,並以鉑金鑲嵌,共有11顆鑽石,包括一顆重3克拉的單顆美鑽,另外兩側分別鑲嵌了5顆較小的鑽石。

二十一世紀的鑽石

邁進二十一世紀,傳統有了新的面貌,永恒的承諾也以不同形式表達, 但送贈鑽石作為愛情的象徵, 仍然大受歡迎。

現今的世界更繁榮和自由,但看來卻分化不穩,處處充滿冷淡與威脅,真愛似乎更加難尋。 所以,當永恒的真愛扎根並茁壯成長、或個人目標終於完成時,都是值得慶賀的時刻。

鑽石恒久遠 一顆永留傳

鑽石的角色已進入全新境界, 但仍保留其作為承諾象徵的獨特意義。 「鑽石恒久遠 一顆永留傳」的標語雖已踏入70週年,但今日仍然十分貼切。 鑽石比任何其他禮物更能繼續喚起愛,使頃刻化為永恒。


鳴謝

Ben Zucker Family Collection授權拍攝紅色背景上的戒指圖像

Getty Images提供歷史圖片


超越4C標準

回顧歷史,閃爍璀璨的鑽石總教人驚喜。De Beers Forevermark按照更嚴格的標準精挑細選每顆鑽石,確保只有最瑰麗的鑽石才能成為De Beers Forevermark美鑽。

頃刻‧永恒

我們深信「永恒」的真諦。每個人在真愛旅程上均經歷了不同的曲折與起伏。此刻的每一步,都是邁進永恒的步伐。